聆听此题目之录音
歡迎收聽「長者法網智多聲」。在香港,處理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的主要法例,是《精神健康條例》。條例界定了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,可以是精神紊亂或弱智,聽起來好像跟大部份人沒有甚麼關係,但想清楚一點,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會否患上癡呆症(即腦退化症),變成精神上無行為能力。所以,老友記或家人都不妨了解一下《精神健康條例》的內容,看看這條條例,可以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和家人,提供甚麼協助。
《精神健康條例》授權有關機關作出命令,委任監護人或受託監管人,協助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及照顧他的人。
那麼「監護」和「受託監管」有甚麼分別呢?簡單來說,監護主要是照顧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的福利,照顧他的日常生活。而受託監管就比較著重處理當事人的財務資產,受託監管人無權代表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,同意接受醫療或牙科治療,亦無權決定他住在哪裡。不過,實際上,管理財產事務和護理治療的事,無可能完全分開處理,所以,受託監管人既然有權支付護老院和醫院的費用,間接也可以決定當事人住在哪間護老院或醫院。總括來看,如果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是比較富裕的話,受託監管應該比較適合,但申請的法律程序亦相對複雜,最好還是找律師幫忙。
無論是監護還是受託監管申請,當局都要先確認當事人是否屬於精神上無行為能力,之後再考慮各種因素,才作出命令。而兩種申請都要依照特定的程序進行,詳情可參考長者社區法網文字版。
有效期方面,監護令的有效期,第一次不會超過一年,至於續期或再次續期的監護令,有效期會由續期起計,不超過三年。如果時間緊迫,監護委員會有權作出緊急監護令,這種監護令的有效期不會超過三個月。但受託監管人的命令,就不會訂明固定任期。受託監管人可以獨立行事,但會受到法庭監督,每年要向法庭呈交財產明細表。跟監護令一樣,如果情況緊急,法庭可以委任臨時接管人先接管財產,再等待進行法庭程序。如果想了解更多監護和受託監管,記得到我們的網頁慢慢看了。拜拜。
监护申请
1. 监护申请只可由以下人士提出:
- 当事人的亲属;
- 社会工作者;
- 注册医生;或
- 社会福利署的公职人员;
- 而提出监护申请的人必须在紧接申请日期前的14天期间内亲自见过当事人。
2. 申请人须填妥完成订明的表格,连同两名注册医生的书面报告,呈交监护委员会。此外:
- 申请人须在监护申请书内述明当事人的年龄。
- 该两份医生的书面报告,至少有一份须为诊断或治疗精神紊乱的评估或判定、或弱智的评估或判定(视乎情况而定),并由医院管理局认可及具专门经验的医生撰写此报告。您可以在监护委员会的网站,找到认可医生的名单。
3. 在接获监护申请后,监护委员会将会把申请书的副本送交以下人士:
- 当事人,即该申请内被声称为精神上无行为能力者;
- 该人的任何亲属,而监护委员会认为他/她是合适的人选。但如该项监护申请是由该亲属提出的,则毋须向该亲属送交副本;及
- 社会福利署署长,但如该项监护申请是由社会福利署的公职人员提出的,则毋须向社会福利署署长送交副本。
- 好使该等人士可以有机会向监护委员会表达其意见。
4. 监护委员会亦会要求社会福利署署长提交一份社会背景调查报告。该报告须载录当事人的意见及愿望(在可确定情况下尽力能够确定者),并须包括对该当事人的家庭背景以及社会及财务状况的评估。